新生兒保險懶人包:新手爸媽必知的保障項目、投保時機與申請指南

為什麼新生兒要早點投保?

  新生兒保險不僅是對寶寶的保障,更是對家庭經濟的保護。以下兩個關鍵原因,讓新手爸媽了解為何越早投保越好:

  1. 醫療費用高昂,新生兒風險較高
      新生兒免疫力較低,容易因感染、黃疸或先天性疾病住院,醫療費用可能成為家庭負擔。而且,5歲以前孩子發生疾病、意外的比率通常比較高,因此提早保險,也能降低家庭的財務壓力!
  2. 避免財務壓力,確保照顧者收入無虞
      如果寶寶生病,家長可能需要請假或暫停工作,保險可減少經濟壓力,讓家長能專心照顧孩子。

保險與理財的關係

1. 保險在「理財觀念」中的角色

  理財的核心不僅僅是儲蓄與投資,在家庭理財中,「保險」扮演著風險管理的關鍵角色。

  保險作為一項風險轉移工具,能夠幫助家庭在遭遇突發事件時,將可能的財務損失降到最低。特別是在新生兒保險的情境下,尤其是剛有第一胎的爸爸媽媽,光是照顧新生兒就已經焦頭爛額,出生後一年的寶寶,是最脆弱的,而保險正好提供了對寶寶健康風險的保障。

  保險不僅僅是應對未來風險的緩衝,也是在理財規劃中不可或缺的一環,確保在面對不確定的生命挑戰時,家庭的財務狀況不會被徹底摧毀。

  因此,透過有效的保險規劃,家庭可以更有信心地面對未知的風險,並保障每個成員的未來。

2. 為何需要撥一份預算給新生兒保險?

  新生兒保險的核心價值在於為寶寶的健康與突發醫療需求提供保障

  對於新手父母來說,儘早投保能有效減少新生兒可能面臨的醫療風險,尤其是新生兒常見的疾病如黃疸、腸病毒等,這些疾病往往需要較高的醫療費用。如果沒有保險,這些費用可能會對家庭財務造成沉重壓力。因此,撥出家庭預算中的一部分來投保新生兒保險,是一項長期的財務規劃,有助於分擔這些突如其來的醫療開支,避免家庭因為孩子健康問題而陷入經濟困境。

3. 新生兒保險怎麼抓預算?

  新生兒保險的保費通常較低,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,每月的保險費用可能僅佔家庭收入的一小部分。通常建議家庭年收入的10%撥給保險,根據家庭收入狀況,可以抓2%-5%撥給新生兒保險。像依我的經驗來說,考慮到父母本身也有買保險,我們家分配的比例,如下面表格範例(金額非實際收入,僅供參考)。

家庭年度總收入50萬
保險佔家庭支出中的10%  5萬元
佔比保險年度支出
爸爸與媽媽
(收入支柱的家庭成員,比例可以多一點。)
7%3.5萬元
新生兒3%1.5萬元

  這樣的比例既不會對家庭其他財務目標產生過大影響,也能確保寶寶得到充分保障。更重要的是,這部分支出是非常有價值的,因為它不僅為寶寶提供了基本保障,還能為家庭的長期財務健康打下基礎。

4. 為何新生兒保險會讓家庭財務更穩定?

  雖然需要提前規劃一部分預算給新生兒保險,但這筆開銷換來的是對家庭經濟的保護,讓父母能夠專心照顧寶寶,無需因為高額的醫療費用而焦慮,這對家庭的財務穩定具有重要作用。

  通過這樣的預防措施,使家庭能夠更靈活地應對各種突發情況,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保持穩定的經濟狀況,這是一種對家庭理財健康的長期投資

  知道理財與新生兒保險的關聯性後,接著開始介紹如何為新生兒準備保險囉!

新生兒保險有哪些

1. 新生兒保險的主要保障項目

新生兒保險通常包含以下幾個主要項目:

  • 醫療險(住院、手術、重大疾病保障)
  • 意外險(因意外造成的受傷、燒燙傷、骨折等)
  • 重大疾病險(先天疾病、癌症、嚴重感染等)
  • 儲蓄型保險(提供教育基金或長期保障)

2. 這些保險為什麼重要?

  • 醫療險:寶寶出生後,可能會因新生兒黃疸、腸病毒等疾病住院,醫療險可補貼住院與手術費用。
  • 意外險:寶寶學會翻身、爬行後,容易發生跌倒、誤食等意外,意外險能提供醫療補助。
  • 重大疾病險:部分先天疾病需長期治療,如先天性心臟病,保險能減輕家庭負擔。
  • 儲蓄型保險:除了醫療保障,家長也可以考慮長期規劃,未來可作為教育基金或生活費。

3. 各險種,該注意的投保事項:

  • 出生 1-3 個月:儘早投保醫療險與重大疾病險,以確保最完整的保障。
  • 出生 6 個月內:可視需求補充意外險或儲蓄型保險

如果不知道該如何選擇保險,以下給三個建議,是我自己投保時的經驗:

  • 若家中有固定的保險專員,可以找他幫忙規劃。若家裡有多個保險專員,建議優先找有經驗的"保險經紀人",可以多方比較各家保險公司的優缺點,找出最適合你的保險方案。
  • 若家中沒有固定的保險專員,可以自己上保險平台,去比較優缺點。(請參照「4.如何查詢與比較新生兒保險?」)
  • 若上述兩點都不適合你,建議找一個「保險經紀人」幫你規劃。台灣有很多保經公司,可以直接去電詢問。

承保保險時,記得以下兩件事:

  • 告知自己想要保險的目的:要保人是誰,新生兒可以由爸爸或媽媽當要保人。想要保什麼樣的保險。
  • 預算範圍:保險專員肯定會想幫你規畫最完滿的保單,而這常常會讓保費報表,建議先跟專員討論你的預算,他比較好規劃,避免來來回回討論數次。對你與保險專員都更省時間、精力。

4. 如何查詢與比較新生兒保險?

  新手爸媽可以透過以下方式,快速查詢與比較不同保險公司的方案:

  • Finfo 保險比較平台:整理各家保險的方案,方便快速比較保費與保障內容。
  • 保險公司官網:直接查看各大保險公司的產品內容與投保條件。
  • 親友與社群討論:加入家長社團或論壇,看看其他爸媽的投保經驗與建議。

5. 新生兒保險申請時程表與所需資料

  • 投保時程建議

出生前 1-2個月:研究保險。可先諮詢、比較保險方案,確定想投保的項目
出生10 天內:很多爸媽都稱這10天是「黃金十天」,在這十天內要完成戶籍登記,準備投保所需文件,並簽訂保險。(更詳細資訊,請參考備註1)

備註1:通常寶寶出生會需要做新生兒篩檢,而十天內投保完成,才能避免當篩檢結果有異常時,保險公司可能拒保,或者加費。

新生兒篩檢,篩檢什麼?

  新生兒可以做的篩檢,包含下列兩項目:

  1. 「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: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「新生兒篩檢」,這是衛生福利部-國民健康署規定一定要做,總共有21項的篩檢項目。詳細篩檢內容,可參考新生兒篩檢中心的新生兒篩檢項目-「指定項目」。

  不論是否要自費,當寶寶出生後48小時內,會由接生寶寶的醫療院所醫護人員口頭向爸媽進行衛教說明後,採取寶寶微量的腳跟血液(約0.3c.c),寄到新生兒篩檢中心進行檢驗。

  檢驗結果,結果若正常,不會另行通知;結果若異常,會由寶寶的出生院所通知父母進行複檢。若沒有被通知,有疑慮的話,父母也可於採檢三週後,自行到新生兒篩檢中心網站查詢。

保險的「等待期」是什麼?

1. 等待期

  • 何謂等待期?

  等待期,通堂是對疾病上做規範,避免你知情不報,造成保險公司的損失。而,若是你保的是"特定"的險種,等待期可能更長,或是可能沒有等待期!(「意外險」不屬於醫療部分,還是會理賠的喔~)

  • 等待期的天數怎麼算?

  等待期的起算時間從投保當日算起,也就是跟保單生效日一起起算。舉個例子,當我在2025/04/01簽了保險,那我的等待期就是從2025/04/01日算起。如果醫療險有等待期30天,那就是說,從2025/04/01起至2025/04/30之間所發生的疾病,保險公司不會理賠!

2. 新生兒篩檢不適用等待期,但麻煩的是後續…

  2012年就已函令要求各保險公司,只要是以0歲(滿6個月前)的新生兒所投保的醫療險,在政府提供的21項疾病篩檢範圍內,都必須排除等待期的適用更詳細資訊,請參考備註2)

  但若收到的報告並非確診只是疑似陽性,並告訴父母寶寶可能會有的罹患疾病風險。這時,爸媽需回到採檢院所進一步進行抽血複檢,以確認是否真的檢驗出陽性。這部分就會是核保人員會在意的,若是有"疑似",就有可能加費、退保或排外,之後要保保險就會相對困難。

備註2:等待期,保險險種有所謂的「等待期」,投保後的某個期限內,只要發生理賠條件保險公司可以不予理賠,等待期的用意主要是防範保戶帶病投保還有病症潜伏期所用。(以下等待期參考天數為平均值,大家還是要細看自己簽訂保險的條例規定。)

結語

  一個人的保險非常重要,到緊要關頭,都會是一筆救命基金。新生兒最害怕意外傷害等突發狀況,當有意外發生時,父母通常一定都要陪著孩子做醫療,因此,光是請假後的薪資會有所減少,還要考慮日漸昂貴的醫療費用。

  到底保險應該怎麼買,需要花多少錢去買?這些都需要好好審視!

  有了孩子之後,更要正視家庭的理財觀念,如何在規畫孩子保險時,不造成過重的家庭開銷負擔?這時候,若有一個課程,可以全面的教你如何留住財富、如何增加收入、如何規劃收入,並用正向又正確的觀念教你,聽起來是不是很棒?

  推薦「輕易豐盛學苑」,在這裡學習,不僅可以得到正確的理財觀念外,也會教你如何提升自己的金錢能量!歡迎大家體驗學苑的免費課程-「啟動天賦三步驟」。在這堂課程中,你將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。有興趣的朋友,歡迎點擊下方連結,獲得免費的講座門票